蔡必胜
蔡必胜(1139~1203),字直之,原籍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后徙居温州府平阳县万全乡步廊村(今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孝宗乾道二年(1166)武科进士,补成忠郎。授江东将领副东南十一将,知邵州。光宗即位,召为合门舍人,迁带御器械,知合门事。宁宗即位,出知池州,徒楚州、庐州。嘉泰三年卒,年六十四。
蔡必胜曾祖蔡岳,祖父蔡钦事迹已不可考。父亲蔡蔚,曾被朝廷赠予武德郎。
蔡必胜自幼习文练武,人品学识俱佳。他中武状元后,被授予江东将军。按当时军队规定,所有将校参见主帅,都必须穿小袖衫拜于堂下,而蔡必胜却穿袍执笏揖于堂上,表现了不同凡人的个性。时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的虞允文很赏识蔡的才华,欲委任他做学官,却遭到推辞。在任上,蔡曾积极协助其他将领查禁私盐贩卖,朝廷要奖赏有功人员,他只字不提自己,将功劳全记在他人身上,为此受到同僚们的敬重。他很快被提拔为阖门舍人,其上司曾觌也想结交拉拢他,每次退朝时以目示意,但蔡素恶他心术不端,总是佯装不知,不予理睬。渐渐地,蔡必胜在朝中声名鹊起,连宋孝宗也亲自召见他,还夸他一表人材,前程无量,并命丞相周必大留他在京任职,不想也被他拒绝了,于是只好令他知澧州(今湖南澧县),不久又任邵州(同属湖南)知州。
蔡必胜居官清正廉明,他从未为自己沽名钓誉,敛财图富。他体察民情,为百姓兴利除弊。每到年终岁末,他必亲自到民间访贫问苦,用自己的俸禄接济贫民渡过难关。他重视教育,亲自到学宫督促学生,以仁、义、礼、智、信教导他们,使读书人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在邵州任期满时,朝廷要调他到光州(今河南潢州),邵州的官员和百姓闻知,纷纷上书朝廷,请求他连任。然而他尚未到达光州,孝宗又下旨,任命他为可带御器械的阖门舍人,成为皇帝身边最贴近的大臣。不久,他因父亲病故,回家奔丧,三年服丧毕,仍回朝复职。
淳熙十六年(1189),孝宗赵眘禅位,光宗赵惇即位。光宗妻李氏心术不正,离间孝宗父子关系,致使光宗不孝,父子疏远。孝宗病重之际,光宗也不去探视。绍熙五年(1194),孝宗病逝,光宗竟以生病为由,拒不行祭奠之礼。一时朝野上下人心惶惶,谣言四起。为了稳定局势,对天下有个说法交代,丞相留正去找宗室赵汝愚想法子,赵汝愚建议丞相请皇太后下懿旨,让光宗禅位,由嘉王赵扩代祭后登基。于是左司郎中徐谊等人商议请皇太后临朝,可丞相留正害怕担风险,悄然从殿庭之上溜走。徐谊无奈,只好向赵汝愚建议,由皇太后的亲戚、官居知阖门舍人的乾侂胄去对皇太后晓以大义,取得支持,而要请韩侂胄,可通过韩的邻居同事、至交好友蔡必胜。
且说蔡必胜惊闻孝宗驾崩,心中悲痛,不思饮食,在朝中混乱、人心思定时,他认为只有请示皇太后册立皇子嘉王赵扩代理丧事,方可安礼稷。当他知道赵汝愚等与自己不谋而合时十分高兴,立即去请韩侂胄劝说皇太后。皇太后终于下旨,但嘉王赵扩怕担不孝罪名,犹豫再三,在徐谊与赵汝愚的百般劝说下方勉强同意,而事到临头时又退避不就,无奈之际,韩侂胄与蔡必胜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硬是为赵扩穿上龙袍,连扶带抱坐上龙椅,接受百官跪拜,是为宁宗。
宁宗登位后,韩侂胄恃功自傲,专权跋扈,而蔡必胜却受人忌妒,被韩贬谪池州(今属安徽)。在池州,他平反了一起冤案,抓住真凶,百姓拍手称快,对他心悦诚服。后来他知楚州(今江苏淮安),又收容了一伙恶少,并整顿风纪,除掉一名不听指挥、聚众图谋不轨的军士,解决了几任知州难以解决的宿患。后来蔡必胜又调任庐州(今属安徽)知州。庐州在宋金对峙时是个军事要镇,他到任后积极备战,不但修葺城池,疏浚河流,招募兵士,编练水军,还修复了巢湖孤姥山的城堡、粮仓,囤积粮草,以备急用。在庐州时,他还修复马亮、包拯之墓,并因墓作祠;对为国战死的赵立、魏胜等功臣,他拨出公田,为其建茔庙,让人们四时祭祀。
数年后,蔡必胜以侍奉老母为由,请求闲职,宁宗便诏令他为吉州(今江西吉安)刺史、提举崇道观。
嘉泰三年(1203),宁宗想重新委以重任,让他出知扬州(今江苏扬州),谁料诏令未下,他已病逝家中,享年64岁。
开禧元年(1205),蔡必胜移葬于浙江瑞安县灵峰寺后山,宋代名臣叶适为其撰写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