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诗人,采菊东篱,过着晨兴理荒秽,月夜荷锄归的田园生活;云游归隐最早者,赤松子,厌弃官场攘争,淡泊人间富贵,采百花为食,极山要之乐,如此高的情趣,那么士人到底该不该归隐呢?
在我看来,应视情况而定。
赤松子是黄帝时的一位药师,在那时,官场的尔虞我诈并不常见,众多有权者还是为百姓着想的。而赤松子因官场有太多的纷争,为了清高,他选择了归隐,后来,诸候贵族听闻其过着以百花为食的怡然的田园生活,他们纷纷模仿,形成了一个归隐的兴盛局面。现在,将如今的官场与那时的官场相比较,到底差别有多大?不愿过分地纠纷于官场,难道这真的是他归隐的真正意图吗?不!他是为了逃避现实,后世的官场比起当时而言不知道要污浊多少倍,可每个有才之人都选择了归隐吗?他们不怕现实的污浊,能够真正地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赤松子归隐,表面上是想保持自己高尚的品行,可这并不是高尚,而是懦弱。
被我们看做智慧的化身的诸葛亮才是一位真正的隐士,在该归隐时归隐,该出山时出山,他不会因为什么官场黑暗、官员勾心斗角而屈服,而是用他的智慧化解了一切。其实,范仲淹这位士人同样令人钦佩,在他被贬时,他不怨官场,他只是默默地守护着他那颗高尚的心,他对自己的贬谪,其他官员的陷害均以平淡的心对待,而不是那种消极的避世思想。那我仍然把他这句话熟记于心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了国家,为了救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他牺牲了自己,成就了大志。
陶潜的归隐更多的是一种真性情的体现。众人皆知,他直率大胆,我被他那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精神所折服,如若他向小人低头哈腰,这不是面对现实,而是懦弱!他愤然辞去官场,归隐田园。他的性格使之然。倘若他留在官场,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能留芳百世吗?他的生活会快乐吗?我们都清楚,统统不会,留在官场对他来说只是一种折磨,是精神上的蹂躏!他的行为是敢于追求自我的体现,而非逃避现实。
归隐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真正的隐士从来不是随波逐流的一群也绝不是贪图享乐的。
在现实生活中,能面对现实为人民服务自然是最好的,倘若你性情不在此,归隐也绝不是一种逃避,所以士人该不该归隐便需从士人身上寻找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