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五千年的人类文明,一批批的至圣先师层涌而现。在特定的发展背景和规则下则出现了三类人。他们在前十几年经历的道路从本质上讲是相同的,但随着心智的成熟及意欲的方向性作用逐渐开始发生变化。变化有三。一为出世而悟道寻天性的人,他们厌倦世俗的平庸无味,穷一己之力探寻宇宙人生的最高奥妙,养己浩然之气。在孤独中他们往往可以领会更加精妙的义理和意趣,因此自然可以悟到常人之所不能及之境界。二为一头扎到凡世里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飘逐流浪的人。形而下者谓之器,他们生活在物器层次,将生活的情感变化和幸福寄托在幻灭不定的物质上。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这些人的生命确实是可惜的。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一书中第二章人的自身及第三章人所拥有的财产也详细的阐述过。三为将入世和出世精神结合在一起的人,也正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以天道安人事,此者我现阶段最为推崇。
人活在世界上确实需要一份超然与恬适。世间没有什么可抱怨的。苦与乐只在一念之间。一般人所追求的快乐,大多是健康、财富、家庭和睦、五欲娱乐(财、色、名、食、睡)等。但这些快乐都是暂短的。所以,佛法所讲的真正快乐,如经中所说:寂灭为乐或涅槃第一乐。是一切烦恼灭尽,不被系缚。是一种寂静、清凉、自在的快乐。此时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也就是将苦痛的根本切底消除。
人生的奥妙精微难测,确实很难体悟完全。
故曰:道者,玄妙之门。理者,精微难测。人者,喜怒难定。无法为空,无为则用,无欲则刚。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制行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