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硫磺气味散尽,留下一地红色爆竹的纸屑。时间的叹息汇聚成茫茫大海,岁月的声音编织成鬓角的碎片,静静聆听岁月的过往。陈旧的日子被悄悄翻过,开启了新一年的篇章。
在感叹岁月流逝的同时,我又不禁想起儿时的新年。母亲厨房忙碌的身影,爆竹声中欣喜与期待的脸庞,四处飘逸着猪肉的香味儿浓浓的年味气息弥漫,巷子里传来笑声一片,将喜悦传遍每一个角落。
而如今,在春节到来之时,年味变成了一张张回家的车票;变成了大街小巷商店里节日促销的音响;变成了人山人海的超市购物;变成了道路拥挤的鸣笛声。有人说年味越来越淡,是因为缺少仪式感,春节失去了特殊性;有人说年味越来越淡,是因为社会进步让人们对新年的喜悦感和期待感减少了。
而我认为,不是年味越来越淡了,而是我们长大了,年龄的增长无法让我们再体会儿时纯粹的快乐了。
那些小区里的孩子仍然像儿时的我们,聚在一起玩价格美妙的摔跑,仍然提着大包小包零食,仍然在过年前偷吃年货,稚嫩的脸上处处洋溢着喜悦。他们拥有着纯真的岁月和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时光。
而我们,已经不再处于无忧无虑的年龄段,因此,我们也无法像儿时一样体验过年的快乐。
还有另一种对年味变淡的解读,如冯骥才所言:年意淡化是文化的缺失,少部分人认为年味已不复存在,可是我觉得,年味一直都在,红灯笼红对联仍在,洋溢着的喜庆仍在,家人团圆的亲情仍在
也许在很久以前,年味在那一顿年夜饭,那一场爆竹声中,而现在,它在社交软件的红包里,在拜年信息里,无论如何,年味一直都在,只是换了一批开心的人,换了一些承载物。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春节代表着家人的团聚,随时代的不断变化,年味也有不一样的解读,也具备了各自的书写,在日渐明媚的春光中,年味历久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