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韵中一路走来作者:刘若宁|时间:2023-02-12 09:34:29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诵读诗歌的过程,无疑是一段表达自己情感的过程,更是一段享受语言文字魅力的过程。

题记

从舞台上走下来,留给我感触最深的,不仅仅是台下雷鸣般的掌声,更有那份和诗以歌的文化情怀。诵读诗歌,不是单纯地去诵读它,我认为更重要的,还是要去读懂它。有些人可能会说:读懂一首诗,不就是要理解它所要传递与表达的情感吗?这句话对,也不对。读明白诗歌的内容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只不过是迈出了读懂诗的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王国维曾把人生分为三境界,佛语中亦有人生三境界,同样,我们读诗也有三境界。

诗中自有黄金屋,诗中自有颜如玉

这第一境界,只是看到了事物(即诗)的表层含义。我们平常说的读书读诗,大多停留在这个境界,读诗只看黄金屋,读诗只看颜如玉。举个例子,有的人在读杜甫的《三吏三别》时,可能会有一种整体的画面感。读《潼关吏》,看到一个悲惨的农户家庭,因战争而家破人亡,三个儿子已经战死两个;读《新婚别》,又可以看到新婚夫妇依依不舍、痛苦分离的场景。他们会觉得他们已经读懂了这些诗,而且还学到了诗的语言、写作手法。如果这样就认为是读懂了杜甫,那是浅薄,更是无知。单就杜甫的这组诗来看,绝不仅仅是语言和手法上的成功,更需要理解的是杜甫诗中所蕴含的忧国忧民之情。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境界是能结合时代背景,拓展延伸。通过作者其它的诗,真正将作者的情感与自己的情感相互碰撞,相互交融,从而真正享受读诗所带来的快乐。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曾说过人生自有诗意,真正把诗意代入人生,把诗中所学,诗中所想,诗中所悟与人生相交融,那么这样才算读懂了诗,就像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个被贬谪到黄州与囚徒无异的官员也能拥有如此旷达的胸襟,实在是难能可贵,而我们更是应该从中读到点什么,他的豁达,他面对事情的态度,才是这首诗的精髓。也许你读一篇还没有印象,但是我们把苏轼在黄州的作品放在一起来看呢?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最高境界的读诗便是让自己生活充满诗意。这比前面又近了一步,变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去创造诗意。例如在读杜牧《清明》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对诗歌进行再创造,加上自己的一些感悟,改编为词或剧本在古人的文章中加入今人的思想,才会领跑数百年的时代。苏轼有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只有诗意地栖居,才会有诗意的人生。

从秦到汉,从唐到宋,从元到清从古到今,一个繁华的落幕总是另一个繁华的开始,诗歌的繁荣代代相传,从未改变。直到今天,我们依然能穿透时空,倾听元曲高歌的回响,叹息那美丽的错误。

我们从诗韵中一路走来,脚步不停,诗韵不绝。

诗词多点 zheduodian.com |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zheduodian@lolcoc.uu.me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