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充斥着语言,万物无不在表达些什么,或沉吟低语、或昂首高歌,蕴藏在其中的含义则需要心灵体会。但有时候,一个眼神,一种交换,却体现了太多,以至于改变了内心。
艺术是无声的语言。艺术所表达的,包含的自也不必多说。而在这儿,想说一个马尔克斯所写的小故事:一个男孩为了救被迫卖身的女孩,偷下了几颗核是钻石的橘子,准备千里迢迢去找她,父亲目睹着这一切,男孩关上铁门前瞥了他一眼,他认为这不过是孩子的幼稚,总会回家的。但一旁的母亲读出了那眼神的含义,叹了口气,他再也不会回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悲惨故事》很长,但这段让我印象深刻。用艺术这一无声的语言来表达出眼神,这是一个不错的例子。一个坚毅的男孩,也许在他寻找女孩时爱情已经变成了一种信念,一个准则,而他的人生,也从那个眼神后改变,被自己所改变。而被语言二次冲击的我,读出了不同的味道,有多少人能左右自己的未来呢?像这男孩一样给予自己信念的目标?这,也许就是语言的魅力吧。
尼采在湖畔散步,看到一块宏伟的巨石,他愣在那儿,感受着大自然的冲击。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尼采的人生中有过两次冲击,很巧,都来自大自然。他感受到了一种很远古的东西,一种雄伟的感觉盘踞在他心中,于是,他提起了笔,《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开始诞生。成就自也不必多提,因为这传奇本身自带神力。语言在这儿,突然变得很玄乎,但正如杜甫未登泰山前便感叹一览众山小一样,大自然只是将鬼斧神工展现在万物之前,而接受的方式在每个人心中,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查说》如此澎湃激昂。尼采因为那一次心灵交换登上了顶峰,或许他的人生并不会因为《查说》而改变,但他的《查说》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语言无声,改变却巨大。
语言无声,表达方式却很多样,也许是自我发出,自然体悟,但更多的,也是最直接的,人与人之间的无声之言。
远赴重洋的鲁迅因为留学生的狂热眼神下定弃医从文,民族魂提起了笔,撑起了国家的脊梁。菲茨杰拉德因为女伴离去的表情而决定开始写《人间天堂》。再比如接近生活的:许多爱情开始于一开始的一瞥,许多成功来自于最初的坚毅决定,无声的语言像流水一样,滑过人与人之间,决定些什么,改变些什么,也许是它自身的魅力吧。它附着在某些人上,等待着那一时刻,来改变人生。
语言,无言。两者相互包含,带来心灵的冲击。但人生会因此改变吗?你也许会因为未知而退缩。但记住,勇敢地去做吧,读出那一刻的无言,感受那一刻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