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和荣格心理学作者:佚名|时间:2022-05-25 20:20:52

卡尔·荣格(CarlGustavJung,1875—1961),瑞士心理学家。1907年开始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6年之久,之后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出“情结“的概念,把人格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主张把人格分为意识、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三层。曾任国际心理分析学会会长、国际心理治疗协会主席等,创立了荣格心理学学院。1961年6月6日逝于瑞士。他的理论和思想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和荣格心理学


卡尔·荣格1875年出生于瑞士的凯斯威尔(Kesswil),家里八个叔叔及外祖母都是担任神职人员,父亲则是一位虔诚的牧师。他有两个哥哥但都在他出生之前夭折了。其父母不和睦,母亲的性情反复无常。自小荣格便是个奇怪而忧郁的小孩,他大都是和自己作伴,常常以一些幻想游戏自娱。


到了6岁之后,荣格开始上学,父亲同时开始教他拉丁语课。藉着和同学们的相处,荣格慢慢发现家庭之外的另一面。多年之后回想起来,他将自己分成了两个人格-一号和二号。一号性格是表现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此时的他就如同一般的小孩,上学念书、专心、认真学习;另一人格犹如大人一般,多疑、不轻易相信别人,并远离人。


12岁那年一个初夏的中午他被一男孩推倒,此后数月内荣格经常陷入了昏厥的状态。其父母四处延医但不得治愈。之后荣格却通过自己意志力治愈自己的怪病。荣格将其称为经历一次“精神官能症”。同一时期内,荣格的一号人格成为主人格,二号人格的世界则慢慢地消逝。期间他开始接触西方哲学史包括叔本华的著作。


荣格起初计划修习自然科学或人文科学,也曾想成为一个考古学家。1895年荣格进入巴赛尔大学主修医学。在校期间曾发表了关于神学和心理学的演说。大一时,他对论述精神现象的书。毕业后,荣格选择精神医学方面的课程和临床实习,但课程内容却不是那样的让人感兴趣。


1907年3月,荣格与弗洛伊德两人正式在维也纳会面,两人交谈了近30小时。对荣格而言,弗洛伊德是他所遇见最重要的人。对弗洛伊德而言,荣格非犹太人的背景正好可以破除只有犹太人才关心心理分析的偏见,而他在伯戈尔茨利医院的心理医疗背景和经验,更让他成为心理分析阵营的新星。6个月后弗洛伊德将自己研究成果寄给了荣格,于是两人开始了长达6年的紧密交往与合作。


1912年弗洛伊德到荣格所居附近克罗伊茨林根访友竟未顺便拜访后者,荣格对之大为愤慨。此后不久荣格再次赴赴美在福德曼大学作了数次演讲,公开驳斥了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学说,相关内容之后汇总到他同年著作《心理分析理论》一书中。同年11月两人在慕尼黑见面,商讨心理分析杂志事宜,讨论期间弗洛伊德突然昏倒。


跟弗洛伊德决裂之后,荣格犹如走入一条死胡同,朋友和同事们背弃了他,他的学说也遭了严厉地批评,他个人精神方面亦出现问题。在1914年时,他辞掉了职位,开始了一连串的旅行,并专心的去探讨自己的潜意识。


1961年6月6日,荣格安然病逝于湖上的家中,享年86岁。荣格最后一本著作《记忆、梦与反思》是他的自传,在其死后不久出版。


荣格的一生都在认识真我,他曾有过以下一段话“我就是相信,人类自我或曰人类灵魂的某一部分,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法则”。荣格认为,人并非自己的主宰,而主要受一些不为我们所知的力量控制。荣格深信,心理现象必将遵循着一种有别于物理法则的法则。


对在一次的交谈之中,佛洛伊德说:「荣格,我要你答应我一件事,就是永远不要放弃性的理论,我们要让它变成一种教条,一种不可撼动的堡垒。」但荣格对佛洛伊德的性的理论抱持著许多疑点,更无法认同「教条」及「堡垒」这样的字眼,彷佛要压下所有对性理论的怀疑,而这一切和科学判断扯不上关系,只是个人的权威的扩张罢了。


作为一位心理学大师,荣格将其几乎所有的热情都全然地倾注在了对神秘学、宗教、历史文化以及人类精神现象的研究与探索中,这也让他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蒙上了一层精神层面所特有的质朴的魅力。借助现象学的方法和对原型理念的阐释,荣格还原了那个充满着传奇故事与私我神话的内在世界,引领高度工业化和社会化背景下,倍感孤独的现代人回归到了对自我与灵魂的思考和探寻中来。


荣格是一位观察敏锐、涉猎广泛的西方著名心理学家,从中国的道家、《易经》、藏传佛教,到印度的瑜伽、日本的禅学,几乎无所不包。荣格阅读过大量有关中国宗教哲学文化的书籍,还曾经学习汉字,把汉字当作可读的原型。他喜欢在石头上雕刻,甚至在纪念妻子爱玛的石头上,也用汉字刻着:她是我房屋的基石。而他所刻的最后一块石头上面有一个中国老人的头像,两边是银杏树的叶子,还有汉字刻成的“天人合一”。


在1910年,荣格再次出席国际精神分析学大会并出任国际精神分析学学会的终身主席,后来因为与弗洛伊德发生分歧而辞去这一职务。1932年,以其深邃的思想、不懈的写作和在自己领域中独树一帜的发现,获苏黎世城特别文学奖.1934年,创办并出任日内瓦国际心理治疗医学会主席.193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头衔.1938年,获英国牛津大学荣誉博士头衔,并成为英国皇家医学学会成员.1943年,成为瑞士科学院荣誉院士.1945年,荣格七十诞辰之际,获日内瓦大学荣誉博士头衔。尽管生前就已经获得了如此巨大的声誉,荣格却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自己的“平民风度”,而仅仅在精神上显得是一位“巨人”或“贵族”。然而,对于自己所面对的各种褒奖、崇拜、非议甚至是责难,荣格总是以他始终如一的谦逊视之。他似乎从来没有站到过专家、学者或是大师的位置来看待任何问题。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因集体无意识和心理类型理论而声名远扬。认为人从出生那天起,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已给他的行为提供了一套预先形成的模式,这便决定了知觉和行为的选择性。我们之所以能够很容易地以某种方式感知到某些东西并对它作出反应,正是因为这些东西早已先天地存在于我们的集体无意识之中。集体无意识一词的原意即是最初的模式,所有与之类似的事物都模仿这一模式。他曾对下面四种最初的模式作过详尽的论述。


人格面具即指一个人公开展示的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一个好的印象,以得到社会的承认,保证能够与人,甚至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实现个人的目的。


阿妮玛是男性心理中女性的一面。他认为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异性的某些性质,要想使人可知和谐平衡,必须允许男性人格中的女性性质在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得到展现。如果一个男人展现的完全是男性的气质,那他的女性气质始终留在无意识中,那么,他的无意识就有一种软弱、敏感的性质,所以那些表面最富于男子气的人,内心又往往十分软弱柔顺。有些男人则反其道而行之,过分突出阿妮玛以至显得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有的甚至患上易装癖、恋物癖,或者成为富于女性气的同性恋者。


阿妮姆斯是女性心理中男性的一面,它为女性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男性形象。那就是英勇强悍、聪明机智、才华横溢、体格健壮。荣格认为对一个女性来讲,否认她的男性倾向,就是否认她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不幸的;但另一方面,一个过分强调男性特征的女性也同样是不幸的


暗影是精神中最隐蔽、最奥秘的部分。由于它的存在,人类就形成不道德感、攻击性和易冲动的趋向。暗影代表一个人的性别,同时影响着这个人与其他同性别的人的关系。他们往往把自己受压抑的暗影冲动强加到别的同性别的人身上,因而与同性别的人之间总处不好。唯有当自我与暗影相互协调和谐时,人才会感到自己充满生命的活力。


自性化是荣格分析心理学中特别术语,也是其核心概念。所要表达的是,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成为一种整合性的、不可分割的、但又不同于他人的发展过程。荣格说:“自性化的目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自性剥去人格面具的虚伪外表;另一方面,消除原始意象的暗示性方面。”自性化被看做是一种源自无意识的自然发生的过程。分析师仅仅是创造一种能够促进自性化的过程的环境,并且以所能表现的耐心和同情在旁守望。


诗词多点 zheduodian.com |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zheduodian@lolcoc.uu.me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