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三副民间奇联作者:网络|时间:2023-02-01 12:52:09

考官太糊涂
清末,朝廷中有一位徐姓官员到广东当学政,主持考试。他以貌取士,凡年少英俊者皆榜上有名,而身短面黑容貌稍逊者则落选。有人作对联嘲笑他:
又有一朝廷命官,不学无术,偏偏奉命到某省主持考试。他自己衡量不了文字的优劣和学问的高低,但又不愿意请人帮忙代阅。一番苦思冥想之后,想出一个点子:将全部试卷编上号码,分别写于小木板上,并将小木板悉数倒入一个竹筒内,上下左右用力摇动了半个时辰之后,打开竹筒,以最先倒出的小木板为第一名,余者类推,还美其名曰:主公无私。
此事一经传开,人们气愤不已。一个考生作了一副对联讽之:
大人对卑职
清代官场上,大凡下级官吏遇到上司时,皆自称卑职,而称上司为大人。而官场中那种对上扶对下压的风气十分惹人讨厌。有人据此现象,以大人对卑职作了一副对联,讽刺那些官僚。其联曰:
卖炭人出联难倒县令
清朝有个贪赃枉法、鱼肉乡民的知县,名叫李木。他喜欢到处游玩,炫耀才华,题诗作赋。
有一次,李木到县中某一座名寺游逛,衙役们前呼后拥,呼三叱六,老百姓避之唯恐不及,怕挨上几鞭子,有个卖炭的汉子因未留神,冲撞了县令的轿子,李木大为光火,令衙役将他拿下。
谁知这个卖炭的属牛不属羊,硬邦邦地挺身立于轿前,不肯跪下。李立怒喝道:一小小贱民,见了本县为何不跪?左右,给我拉下去重打!
话音刚一落地,卖炭人微笑答曰:不是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吗?久闻大人是个满腹诗文的君子。小人这里有个对子,正想斗胆请大人对下联哩。
李木鄙夷地瞟了卖炭汉一眼,抱着开心取乐看笑话的想法,装出很大度的样子,点头说道:快快说来。
卖炭汉道:小人家贫,靠烧炭和贩盐度日,便以这两种生计为题吧。说完,即念道:
李木一听,顿时浑身冒出凉汗。心想:这句上联不好对啊。炭是黑的,盐是白的,一件来自山中,一件来自海里,正是黑白分明山水货。对下联,也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而且又能互成明显的对比。李木急得面红耳赤,绞尽脑汁也对不出。最后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无能,只好说:看在你喜欢文墨,懂得拿本县乡贤的绝对来请教我,姑且不问你阻挡命官轿道的罪。
此后,许多人想为这个上联找出下联,但始终未能对上。这正是下下人有上上智的生动一例。

诗词多点 zheduodian.com |
古文投稿联系方式 邮箱:zheduodian@lolcoc.uu.me 本站非赢利组织,为个人网站,所有内容仅供学习和交流,如无意间侵权,请联系告知,立马删除。